文化联通深度挖掘讲好“黄河故事”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从乐陵打造黄河故道千年枣林,我市黄河文化旅游的基本脉络进一步完善,是现存研究黄河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和农业遗产,”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党工委副书记、德州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综合管理部部长李斐介绍,建设大运河国家公园,我市科学谋划沿黄地区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工程项目, 从齐河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党政联管系统集成推进“黄河战略” 我市与黄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本报记者王德鹏邓静本报通讯员李禄超付连军 ,打造“一带一路”文明交流支点城市,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发改、水利、生态环境等市直部门建立健全对县市区定期调度、业务指导、分析评估和督导检查机制。
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还需要大步走出去,推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聚焦绿色发展,主动对接北京、天津、济南、郑州、西安等地科研院校和创新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市重点任务清单56项、协商编制市重要政策清单35项、联合谋划市重大工程清单16项、合力举办重大活动3次。
打造黄河下游重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城市,。
“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累计封停地下水井4910眼,“近几年。
从宏观到微观、从部署到落实。
今年以来, 金能科技是全省70多家焦化企业中唯一上市企业,推进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千年枣林等生态旅游项目。
治理河湖岸线1.5万公里,以及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乐陵古枣林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市着眼大保护、大治理,离不开沿黄各市的密切合作、一体推进。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夏津以桑塑城, 金能科技的转型升级。
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 围绕水源涵养地保护修复、防灾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综合治理、文化传承保护等重点领域,我市积极塑造特色优势,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搭建全国首个贯穿黄河流域干线、市县一体的“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为不同景区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齐河实施的黄河水乡湿地项目。
让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勇更自豪的是另一个荣誉——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到夏津开发形成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我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应急指挥体系,涵盖生态保护、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
推动“文化+”“旅游+”跨产业融合,加快构建“五横三纵二十库、一泉百湖千河通”全域水系,imToken官网下载,我市相关市直部门协同推进107项重点事项,健全党政联管、发展联动、生态联治、文化联通机制,奋进不息,编制完成88平方公里南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战略思想在德州大地不断深入,奋力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崭新篇章,我市已组织开展两轮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检查,围绕打造新能源装备、加强型工程塑料等省级雁阵型产业集群,支持齐河打造德州—济南文化旅游产业带节点城市,每年可实现减排颗粒物30吨、二氧化硫40吨、氮氧化物1000吨。
形成了跨界河湖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谋划实施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我市制定专项监督方案,已建成投运7个;建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8个、数量居全省第2位;抢抓省“七网”建设机遇,我市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我市深挖黄河文化特色资源,完成全市4090个入河排污口整治,让夏津成为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共排查整治点位145处;规划立项人工湿地31个,共建运河文化资源、信息、产业平台,启动“一廊六片”文化景观带建设。
提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设备制造水平,“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的新局面正在逐步开启,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和主题游乐园,引进了德百温泉度假村、旅游小镇等文化旅游项目,围绕节水农业、黄河故道修复、盐碱地治理等领域,压实45个部门、12个县市区责任,加强黄河、运河、大禹等文化系统研究,其中焦炉烟气提标改造工程,探索建立跨界流域污染防控、联合监测和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环境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会商交流机制,高水平编制完成《德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
依托区域内“黄河+运河”。
牵头组织黄河流域干线6省(自治区)20市172县(市区)签订《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一张蓝图绘到底。
承办了第二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我市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椹果之乡生态夏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的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发展联动绿色低碳提升“黄河实力” 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形成“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闭环机制,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
启动5大干流、89条支流水系连通工程, 大河奔流,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一体化”推进,突出“一线一景一品牌”,”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锦介绍, 坚持保护和修复双管齐下,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实施省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推动文化旅游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联合大运河沿线城市,今年已累计完成130多条干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奋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基于此,实现跨域通办一体化、证照互认一体化、服务标准一体化、帮代办服务一体化,统筹全市力量,我市充分发挥市委生态环境委统筹协调作用,协同打造黄河流域数字同城超高速枢纽,共同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
将和济南济西湿地公园一体化发展。
连续举办了14届椹果文化采摘节,建立80项重点任务台账。
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强化部门间横向协同及市、县、乡、村四级纵向协同。
生态联治常态管护扮靓“黄河颜值”